WFU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喜丹卡露工坊 --- 居遊池上撰文

【寫在前面】 

在巴奈和馬躍的身上真正體驗到到阿美族的熱情。每次和他們一家人一起吃飯喝酒聊天,總是非常歡樂。大多時候我們都是聽眾和學習者,聽著他們詼諧逗趣的言談,同時也學到很多生活常識,不僅是書本裡的知識,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腦海浮現出《底層的珍珠 Pearls in the Deep》這幾個字,也是 1 本書。作者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 在此書前言寫道:
...... 體驗震撼人心的事件,觀察人們心靈深處的顆顆珍珠...... 在他們的心上,我看到了用鑽石鑚刻的哲學家們所思考的東西...... 在那裡,人們用母語交談,,創造新的詞彙,使行話俚語更精確,還編造新的神話故事。
真的!
以前只能從文字中去想像,現在則確確實實見識到!
在喜丹卡露工坊,看見踏實,懂得生活,享受生活。



* * * * * * * 


若說創作的深度是來自生命的厚度,那生命的厚度必定是歷經多方的考驗和磨練所累積出來的結果。

在台東池上鄉的喜丹卡露工坊,就是這樣 1 個兼具阿美族文化傳承以及多元豐富的文化創作分享園地。而賦予工坊富饒生命力的主要靈魂推手,就是歷經人生多重考驗的主人馬躍(林泳輝)和巴奈(楊安潔)夫婦。

馬躍和巴奈都是阿美族人,分別來自長濱鄉長光部落和台東馬蘭部落。兩人在相識前都曾各自擁有輝煌的一片天地。馬躍曾是活躍於台北的知名服裝設計師,舉凡改良式旗袍、新娘禮服、戲劇服裝、薄紗蠟染的舞蹈服裝,樣樣精通。而來自運動世家的巴奈,曾是跆拳道國手,更為台灣贏得多面獎牌。

然而人生的道路上不會總是風光順遂。創作細胞活躍的馬躍,卻缺乏公司的經營管理概念,這一重摔就是揹負龐大的債務。巴奈則因自己的婚姻和健康接連發生狀況,因而決定帶著 3 個年幼孩子回到故鄉台東。

面對太陽,影子在後。無需畏懼,勇往直前
離開台北回到家鄉的馬躍,每天就坐在海邊釣魚,一坐就是 4 年。與其說是釣魚,不如說在思考。每天就這樣手裡握著釣杆,面向大海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 問神、問蒼天,突然想通了。甚麼都沒有了,既然都跌到了谷底,還能再跌到哪裡?

終於跨出步伐的馬躍,來到台東市,向雕刻藝術大師,卑南族頭目哈古(陳文生)請益。頭目從他人口中得知馬躍在台北時的風光背景以及現況,便告訴馬躍,「你有很厲害的漢人技術,但那不是你的文化。把你會的融入文化創作。把自己當作頭目,去做傳承,會很快樂的。」

哈古頭目的話就像是一盞智慧明燈,指引著正處於人生谷底的馬躍向上攀升。

馬躍在哈古頭目身上學到的不是刀法,而是態度。而態度真的可以決定 1 個人的高度。

即使貴為頭目,一樣放得下身段與相互扶持,端菜給臥病在床的老婆。看見這一幕,讓馬躍對於頭目深感敬佩,也讓自己懂得謙卑。

喜丹卡露工坊 - 文化傳承使者
馬躍和巴奈 2 人相遇在彼此人生最低潮時,相知相惜,份外珍惜。兩人也都視阿美族的文化傳承為使命。以兒子喜丹和卡露的名字為工坊命名,也是意在工坊做為原民文化和藝術傳承的基地。

2 人也聽從頭目的話,認真學習自己的文化,快樂傳承。不但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樂於教孩子的朋友。因為在相同的環境下一起學習成長,孩子的學習力也會更好。

擁有原住民族語言能力檢測的合格認證,也是社區部落大學講師的馬躍和巴奈,也會協助開班授課,指導社區的孩子傳統技藝、音樂、舞蹈和母語。

巴奈說,因為認識了自己的族文化之後,讓人變得更有自信。經過知識的洗禮和養成之後,不再對自己的文化感到自卑,而是感到強大的力量,繼續發展宣傳文化。



馬躍和巴奈 1 家人確實是身體力行,教學之外,也積極參與各樣原民文化活動或競賽。例如最近得獎的 1 項就是 104 年度全國原住民族語戲劇競賽家庭組第 1 名。事實上,透過這些活動參與,也可以更加提升自己的族語文化能力。

喜丹卡露工坊 藝術創作生活 築夢踏實
族語文化傳承之外,喜丹卡露工坊更是 1 處豐富多元的創作生活家。屋內屋外所見,都兼具阿美族的智慧以及環保的概念。例如屋子的主建材,原住民的檜木 - 苦楝樹,取其防蟲和不易斷裂的特性,佐以現代豹紋的設計元素,兼具視覺和功能性。另 1 主建材竹子,冬暖夏涼之外,碳化後還可防蟲。同樣可以防蟲且通風的,還有用月桃葉編織的窗簾。另外還有利用回收的木頭電線杆做成戶外的吧檯,鋪鐵軌的枕木作門框。而切割下來的竹子與木板的剩料,重新拼組後就是 1 張張獨創的桌子。屋外的 SA’SA(築夢台),則是熱情好客的阿美族和朋友分享的最佳空間。在喜丹卡露工坊,不僅見證到阿美族的生活智慧,也是創意可以將垃圾變黃金的最佳例子。

工坊創意總監馬躍,其創作理念是跟材料聊天,賦予其生命。即使剛硬也能軟化綻現柔順的一面,例如將湘繡融入鐵雕中,既創新也融合,這也是馬躍作品的創意特色,多方展現在馬躍的多樣專長中,包括服裝設計、空間設計、裝置藝術、染布,以及精緻又專業的木做實力,小至木雕大至整間民宿蓋屋子。如此精湛的手藝,連熟識的朋友都常常忍不住讚嘆道,「馬躍那麼大的身體,是如何可以做到那麼細緻的事!」


走過沒眠沒日到處接工程的日子,現在債務還清,可以更專心的做文化傳承和生活藝術創意的工作,同時也可以多陪伴孩子,好好生活。如同阿美族與生俱來的生活態度,打獵,採集,夠吃就好。同樣的,賺錢不需多,夠用就好。這種與大自然共生共存,與生俱來的生活態度,就是現代人所謂的環保,環境和身心都環保健康。


生命依舊是感恩

巴奈因為認識馬躍而激發出運動之外更多的潛能。跟著馬躍玩泥雕、木雕,喚起兒時的記憶,重新認識生活,也重拾生活歡樂。不時可以看到巴奈對馬躍才華的崇拜。馬躍則透露自己對於巴奈身為運動員的欽佩,因為能有機會將自己的體能逼到極限。而認識馬躍和巴奈的人,應該會很崇拜他們的文化生活智慧,欽佩他們堅持傳承的使命和越挫越勇的毅力,更會羨慕他們一家人的互動,齊心合作,其樂融融。


馬躍和巴奈沒有忘記,自己在跌倒時接受過很多人的幫助,所以也教導子女,在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幫助別人。生命依舊是感恩的。


工作坊的蠟染畫

非洲鼓三部合奏 (左起大山、卡露、喜丹)
馬躍的夜晚 爐火 爵士樂
阿美族盛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