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電影】終極追殺令 Leon:The Professional

看到尚雷諾 (Jean Reno)、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忍不住就停下來,又看了 1 次。
同樣 1 部電影,在家看和戲院看差別就在 專心度。
在家雖然專心度不夠,看到什麼是什麼,也是 1 種緣份或訊息傳遞。



【What's your name, Angel?】

這天印象最深的是 DEA agent Stansfield (Oldman 飾) 問想要暗殺他的小女孩 (Natalie Portman) 叫什麼名字 What's your name, Angel?

“Angel”
覺得這個字(感覺)用得太妙了!!!
極大反差,如同這位喜愛古典樂的邪惡探員,用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的音樂(風格)來詮釋殺人的節奏強度......

【暴風雨前的寧靜】

I like these calm little moments before the storm. It reminds me of Beethoven.

Can you hear it? It's like when you put your head to the grass and you can hear the growin' and you can hear the insects.

You don't like Beethoven. You don't know what you're missing. Overtures like that get my... juices flowing. So powerful.

I looooove Mozart! But for this kind of work, he's a little bit light. So I tend to go for the heavier guys. Check out Brahms. He's good too.

【暴力美學】(take a look)

這畫面的安排真的挺......
從時鐘的鏡頭開始,趁著配樂,1 個個人物接續出場,好似時裝秀在走台步!
最後,“主角” 現身,出奇的表情和肢體,並以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的音樂風格來詮釋貫穿這場 “秀” 的內容,真的很精彩 — 只是殺人的畫面還是太可怕了🙈

【聽古典樂的邪惡探員 vs 吃素講原則的職業殺手】

相較於蓋瑞歐德曼的歇斯底里,細心呵護盆栽且講求 “no kids no women” 殺手原則的 Leon (尚雷諾 飾) 彷彿是吃素的道德者,這就是戲劇/劇本的張力吧。

【給他人 1 條生路也是給自己】

結局,如果 Gary Oldman 沒有聰明到發現到逮到 Jean Reno,而讓 Reno (幾乎就要)死裡逃生,那麼 Oldman 也許將可以繼續活著(為非作歹),不過這場 “追殺令” 也可能會沒完沒了。。。

Stansfield:
“It's when you start to become really afraid of death that you learn to appreciate life... I take no pleasure in taking life if it's from a person who doesn't care about it.”

Well... 對於殺手 Leon 來說,對於死亡或許隨時都有準備也不害怕,只是當生命可能開始要有意義時卻為時已晚。。。剛好符合 Stansfield's pleasure of taking one's life ——————

THE END.

【寫在後面】

據說這部影片有美國版和國際版(導演版/加長版),在尋找資料時,發現他人的觀看心得/影評,關於盆栽、開門透光、殺手和小女孩的社會邊緣處境、失根、空虛、超齡、純真等詮釋和象徵。。。

Léon: You need some time to grow up a little.
Mathilda: I finished growing up, Léon. I just get older.
Léon: For me it's the opposite. I'm old enough. I need time to grow up.

\\\///
Léon: [referring to his plant] It's my best friend. Always happy. No questions.

覺得(對白)文字很美,發人省思,若進一步解釋,有時候反而會少了些味兒,好比千層派或綜合香料咖哩,拆解片片或各別香料品嚐可能就無法體會美味來自的豐富層次。。。

撇開深層的比喻或象徵,從這部片我學習到擦拭盆栽的葉子 :)

另外 1 個小插曲,這天看片子一時想不起 Gary Oldman 的名字,這種時候,我就會開此從英文字母 A B C... 開始默念,試著憶起,嘿!再次成功 ^^ 你也這麼做嗎 :p

最後,看到尚雷諾 & 盧貝松《Leon》,就會想到《The Big Blue 碧海藍天》
兩部都很美,不同的美,1 動 1 靜,後者會讓人陷入沉思。。。

莫非這是靜的力量?
天下莫柔弱於水?

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電影】色遇 The Tourist

今早在電視上看到這部電影,開啟 1 天的好心情!

事前壓根兒不知這部電影,沒看過預告,沒聽聞過,不知卡司,ZERO,一無所知,完全跟著影像,一幕一幕地開啟旅程揭曉故事。

【語言】

電影一開始說著法語,然後出現義大利文,之後還有俄文(後來上網查資料得知),勾起我對認識/學習語言的興趣。

話說日前我日前才報名了西班牙語課,也想學阿拉伯文、波斯文(覺得文字很像圖畫),很久以前也曾在網路上研究過印度文(Hindi)、蒙古和西藏語文,哈,三分鐘熱度和好奇。前述 3 種語言(法、義、俄)當然也想學(也認識一兩句問候語,且俄語曾是我大學填志願時的第 1 外語選擇)。


總之,語言就像 1 扇窗,開起對外的世界。


【搭火車】

這 1 段讓我想起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 女主角選座位
  • 男主角一樣設定是(只會說 1 種語言的) dumb American
  • 男主角都在閱讀
  • 去餐車

Berlin Vendettaby Charles Torbett (虛構的,事實上沒有這本書)




《Madame Edwarda ; Le Mort ; Histoire de l'oeil》by Georges Bataille

《All I Need Is Love》by Klaus Kinski

more info1 info2

下了火車後的交談  I hate it.

I  hate in a foreign country each time I wear black or lose my temper ......  everyone always goes: “Oh, It's so French, it's so cute.”I  hate that.
                                                                          ──────────── 【Before Sunrise】
Different's good. Where I come from, the highest compliment they can offer a person is to say that they's down to earth, grounded. I hate it. It drives me nuts!
                                                                 ──────────── 【The Tourist】

【人物】

  • Oh! Johnny Depp. Oh Math.
Frank Tupelo 在火車上出現時,心想是強尼戴普嗎?越往下看越確定,越看越開心!有點矬矬又有點聰明 哈!

數學,自從看了天才納許【A Beautiful Mind】之後,覺得數學如歌如詩,真的是美麗境界》。

  • Paul Bettany
Acheson 探員剛好也有演美麗境界
  • Timothy Dalton
探長覺得眼熟,呵,就是 007 嘛。
  •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德國導演。原來是《竊聽風暴》的導演啊。
  • 「Starlight」by Muse
電影結束跑字幕時竟然聽到 Muse 的歌,哈 竟然也參一角 ^^

【主題】

根據維基,這部電影的 2 個主題(如下) 有意思,尤其是後者。很巧的是最近 1 個月內連續看到這位俄羅斯文豪的名字,上次是在花蓮的宿喜青旅(Comfy Hostel)的北歐雅房

  • The Roman god, Janus 羅馬 2 面神賈納斯的象徵
  • Dostoyevsky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Demons】

不知到這 2 幅字畫和北歐的關聯,不過,我喜歡 ^^

導演說這是 1 部 帶有驚悚元素的旅人羅曼史(a travel romance with thriller elements),很難在金球獎的 喜劇類和劇情類 選邊,若是硬要選,喜劇!(哈!難怪我看完電影後 1 整天好心情 )

ps. 化成灰燼的碎屑還原成可解讀的線索,好強!

【後記】
這部片改編自法國電影Anthony Zimmer》。有機會要找來看看比較比較。

  • 感覺安潔莉娜裘莉比較精明,但我比較喜歡蘇菲瑪索 哈
  • 男主角 Yvan Attal 的另 1 伴竟然是 Charlotte Gainsbourg。哈!都串在一起。


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電影】穿著 Prada 的惡魔 The Devil Wears Prada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

遙控器轉到這部電影,停住,再看 1 次。
看到劇情中很多刁難,忽然覺得這也是種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想到軍教電影中常出現的名言「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是否就是這樣?

向來覺得職場如職業球隊,不管再頂尖天才的球員,還是需要聽從教練的作戰策略,還是要訓練磨練以及服從。
球隊,職業選手攸關勝敗而已,但警政,軍隊……
台灣在“民主”“自由”“愛的教育”上是否過於濫用?
“訓練”“磨練”需取得平衡。

對於電影中主管的要求,覺得很不合理,BUT……
「be serious. You are not trying. You are whining.」

──────────── 節自《穿著 Prada 的惡魔》電影對白

大多時候我們都在抱怨,討拍。然而,我們盡力了嗎?

別說 try the best, even not trying at all, do we?
自問,是否曾經動腦曾經試著解決問題過?
還是都把問題丟給主管?
把檢討都指向主管?
“成功”“卓越”“頂尖”真的需要用“犧牲”換得嗎?

相信還是有平衡的“選擇”。
對,就是“選擇”。無論做什麼,都是你做的選擇,就是全力以赴。
夠努力,成功就會走向你。如果成功還未走向你,那就是時候未到。
就像很多電影都出現過的這句話說
「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in the end, and if it is not alright, it is not the end.」
抱著最樂觀的態度是必須的信念。

「I didn't have a choice.」
「No, no, you chose. You chose to get ahead. You want this life. Those choices are necessary.」

──────────── 節自《穿著 Prada 的惡魔》電影對白

「…… 我打算離開時裝界。『我待在時裝界也嫌太老了。你不會了解,在時裝界當個推銷員也挺辛苦的。再過兩三年,我就得染髮啦。』」

──────────── 摘自艾瑞克‧紐比《走過興都庫什山》 Eric Newby《A short walk in the Hindu Kush》

你,終究握有“選擇權”。
Depends on what kinds of person you want to be.
Be SOMEBODY?
Be YOURSELF?
Be FREE!

「從你穿上 Jimmy Choo 的那一刻,你就出賣了你的靈魂。」
You sold your soul to the devil when you put on your first pair of Jimmy Choo's, I saw it.」

──────────── 節自《穿著 Prada 的惡魔》電影對白

每 1 段旅程都有學習都有其意義,收獲多少,在你。

「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 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 泰戈爾<Journey Home>


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

台鐵周遊券 TR-PASS 行不行???


剛剛心血來潮,初算一下,發現 TR-PASS 一般券 (台鐵官網點擊)沒有比較划算。為什麼呢?
就像之前粗抓了台北捷運 1 日券或 Group (or family) 團體票券,也是不覺得很有吸引力(很多條件,很多有的沒的複雜)WHY??

再次老調重提,在德國使用 group ticket (上限 5 人),就是團體,不管什麼家長、孩童、幾歲,只要是團體進出就是 group ticket,即使 2 人,買 group ticket 都比各自單買划算。為什麼人家的優惠這麼有感???我們算得這麼複雜又無感???就像休假天數、制度也是縮手縮腳。

回到上圖 TR-PASS,如果找朋友一起,可是大家住在不同地方,若要到同個地方集合,車程費用剛好相抵折扣。噗,到頭來還是沒省到 :(
再說,5 天環島(如上圖) 行程好趕。究竟為什麼台灣的大眾運輸旅行這麼不便利?????
WHY WHY WHY?????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冠軍魔咒

今天得知義大利在世足歐洲區資格賽遭淘汰,無緣晉級 2018 俄羅斯世足賽。
這新聞讓人想起 1 個熱愛旅行、音樂、聽故事、看體育賽事以及任何新鮮事的人 --- 看似多元,其實都有相關聯。


這人,2006 年去德國世界盃,第 1 次也是目前唯一的 1 次,手上唯一的 1 張球賽門票是在漢堡的 8 強賽,義大利 vs 烏克蘭,前者正是當年的冠軍。爾後,義大利在 2010、2014 的世界杯都在小組賽就被淘汰,而 2018 竟然連參賽資格都沒...


話說,這人也曾在 2009 年去澳洲墨爾本網球公開賽,同樣的也是第 1 次和目前唯一的 1 次。那屆的男單冠軍是西班牙人 Rafael Nadal。Nadal 在 4 大公開賽累積的 16 座大滿貫獎盃中
至少都拿過 2 座,唯獨澳網只有 1 座...

這個巧合讓人不免聯想到,莫非這人是『冠軍魔咒』?🤨?

單就網球也罷,這回連足球也不妙。憂心忡忡的球迷開始認真看待這件事,並思索是否得趕緊集資募款贊助這人前往 2018 的澳網和俄羅斯世界杯,以打破魔咒。

是的。快!快!!快!!!


#怎麼覺得這篇有這本書的味道《南極,遙遠的知音》

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旅行】印度加爾各答 (Day 15, 2015.02.28 )

over-night train 清晨抵達豪拉車站 (Howrah)
我很喜歡天亮抵達新地方,最怕天黑抵達陌生地方。清晨抵達,如同一日之晨,一切都是新的開始,神清氣爽,感覺上有很多時間可以好好探索發掘。且這天是旅途的最後 1 天,對於 “回家” 多少還是有些期待。人即使再愛漂泊流浪,家永遠是最真誠溫暖的避風港。


豪拉車站的規模 “正常” 多了
有旅客服務中心、有餐廳、有販賣部、有行李寄放處,還有巴士可以搭到機場,簡直就是 “天堂”。如果我旅行的開端是這裡,或許就不會那麼狼狽,不過也可能就錯過流浪漢的體驗。

在火車上睡了覺,清晨順利抵達,車站應有盡有,早晨朝氣蓬勃,心情特好。

首先前往旅客服務中心,詢問 1 日遊的建議。工作人員說可以幫我叫車、安排導遊。不過我比較不喜歡包車式的景點參觀,喜歡城市漫遊,且已有主要目的地泰戈爾故居,所以就沒接受他的建議。不過還是獲得重要資訊,就是在車站搭巴士前往機場,以及寄放行李。於是,先去排隊寄放行李。不時有人插隊,不用我開口,其他排隊的印度人以及窗口的工作人員都會有所反應和制止,讓我很訝異也恨開心。寄放行李會需要出示護照和火車票。

放完行李後,整個人身輕如燕,更加神清氣爽 :D 開始逛逛車站,了解環境,並且先探探前往機場的巴士停靠站。

豪拉車站出來後,晃了晃周遭,然後前往巴士站。不確定可以搭什麼車,大約問了一下開往哪裡,就搭乘巴士進城(8 盧比),然後在 “感覺” 熱鬧的地方下車。一邊看著簡略的地圖一邊隨意亂走,同時也試著找方向。

上午約 9 點多,肚子好餓,路邊有不少賣吃的店舖和攤子,最後走到街角 1 個攤子,有人正在吃的東西看起來不錯吃(如下圖),於是也跟著點 1 份,抓餅加馬鈴薯(Aloo),好吃(15 盧比),而且老闆人滿好,怕我不習慣用手抓,還給我餐具。那碗像似馬鈴薯的湯,我當沾醬吃。


補充完能量之後,就要認真朝 “泰戈爾故居” 前往。
計畫是搭乘 Metro,所以要找地鐵站。又開始 “憑感覺” 行走。看到路上的 Tram,就上車。一方面走累了,一方面也想體驗。結果當我向車上售票員說出要前往的地點 Esplanade Metro,售票員立即拉鈴,車停,我被請下車,原來是坐錯方向了。
於是我又往回走了起來,沒多久來到大馬路的十字路口。不知往哪走,問起站在人行道上的女士,最近的 Metro 怎麼走?
結果回答的聲音竟是男士,嚇我 1 大跳!
不過這位女著打扮的高挑男聲女士很親切熱心地指引我。
原來地鐵站就斜對角,走近 1 看,竟是 Esplanade。
哈,剛剛 Tram 上的售票員會以為我是笨蛋還是來亂的嗎?
不管怎樣,體驗搭乘古老傳統且可能還是全印度僅有的 Tram,真開心,只可惜時間路程太短了 :P


Metro 從 Esplanade 搭 4 站抵達 Girish Park  (5 盧比)。出站後,挑戰又來了。根據《地球步方》2010 年 12 月初版 3 刷的指示,「... 在 Girish Park 站下車、約西南方 500 m 處」。讀起來應該很近,可是地鐵站哪個出口?西南方在哪?
結果,500 m  我轉了好久好久... 問路 再問路 一直問路。

一開始我還挑年輕人問,然而他不知  “泰戈爾故居”,不過很好心的幫我向路邊圍坐閒聊的老人家詢問。他們不是說英語,結果老人知道!並且熱心地指引我方向。
我燃起信心行走,可是越走越不對,又再問路,甚而連附近的殖民時期豪宅 Marble Palace 都經過了,卻始終找不到泰戈爾故居,幾乎就要放棄了。最後來到巷口,面對一排紅色的牆,正在翻閱地圖探索時,對面的路人直接了當地開口說道,這就是泰戈爾故居。

當我一走進故居,簡直就要哭出來了,my purpose of Kolkata。
天啊!費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
亞洲第 1 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名人故居,為什麼 1 路上都沒有指示?感覺上在地鐵站就應該有地圖指標了。
我在故居廣場休息很長的時間,也簡單筆記這 1 早的經歷,這是 1 個舒服安靜的地方,可以靜靜地待著沒問題。

休息夠後,終於起身參觀故居。門票(50 盧比),需要寄物,上樓需要脫鞋。故居很多可以看的,還看到與中國的往來。我並不認識泰戈爾,對於其生平和作品也不了解,卻不知為何就是感興趣。在參觀故居的時候,確實有了簡單的認識,且故居很舒服乾淨。                                                                                                                                                
                                                 
時間約下午 1 點多了,肚子餓了,依依不捨道別故居。準備前往下 1 站 Indian Coffee House,覓食。

途中,口渴,看到 1 位女士喝了鮮榨柳橙汁,於是我也跟著點了 1 杯(6 顆)來喝。
路上還看到像似台灣廟會繞境活動,遊行車上的人會向車外灑東西,民眾會舉手迎接。可惜我沒搶到 :p 不過這一來,交通大阻塞,連電車都停車等待。


從故居前往加爾各答大學附近的 Coffee House,搭乘地鐵 2 站至 Central 站 (5 盧比)。抵達之後,還是問了一下路(這似乎已是必備了)。問到的人感覺像大學教授或,只問 1 人次就順利地抵達 ^^

Indian Coffee House
2 層開放式空間,很有味道的地方,還有牆上掛著的人像,一進門就喜歡。
幸運的我剛好撿到最後 1 張桌子。點了三明治、炸魚和咖啡。點好多,像是餓壞了似的。時值下午 3 點,真的很餓,午餐+午茶 :D


點完餐,剛好有 2 位女生進門找位子,看我 1 人,就詢問是否可以一起坐,然後就聊了起來。
他們各點了 1 杯飲料。
2 人是加爾各答大學的學生。1 位侃侃而談,並且點起了 1 根菸;1 位偶爾搭話,然後送我 2 顆糖吃 :D
閒聊,從我點的菜開始,也解開 Infusion 的謎 - 要喝黑咖啡就該點這杯。
接著聊到他們半小時候後即將在樓下進行的抗議集會......
好個熱血學子啊!這兒果真如網友說的,是看見革命的地方。


吃飽後,我的這趟加爾各答景點差不多都完成了,剩下的時間就是離別前的最後巡禮。
本來打算在市區附近晃晃,前往參觀維多利亞紀念堂(Victoria Memorial) 或在梅登公園(Calcutta Maidan)草皮上或躺或看看在地人的運動、活動。
結果,again,總是被路邊的事物吸引而偏離主題,以至於最後沒有時間抵達原定目標 :P 不過,不再預定中的行程還是很有意思,發現了美術學院 & 戶外展覽,聖保羅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以及維多利亞的外觀 哈。
由於在美術學院逗留時間過久,不但沒時間參觀維多利亞,天黑了也沒時間探路,只好放棄搭船回豪拉車站 - 加爾各答的交通體驗就少了這項。


搭公車回豪拉
我坐在 1 位看起來像學生或上班族的女生旁,車上售票員要來開票,說了什麼我聽不懂,旁邊這位女生變立即主動協助我,即將抵達豪拉終點站時,女生也熱心地指引我。
我在加爾各答,感覺有像在自家一樣的自在,就像生活其中,幾乎沒有人向你推銷觀光、購物也沒太多謊騙,大家各忙各的,就像一般大城市,然而,一旦你需要協助,他們還是會熱心地協助你。
或許因為《三等車票》這本書,所以對加爾各答有些許陌生又熟悉的感覺。下次有機會,可以再好好地探訪一番。


Bye Bye  Howrah.  Bye Bye  Kolkata.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旅行】印度大吉嶺 & 錫金 (出發 2015.02.14 )

Delay 開始(Delay 結束)
這天,表定時間 16:20 pm 起飛,結果延遲了 1 小時 10 分鐘,於 17:30 起飛。本來抓得很緊的時間變成小充裕。不慌不忙地辦理自助登機(傳統櫃檯大排長龍,自助旅行自辦作業方便又快速),然後再和陪同前來送機的老爸老媽喝杯飲料再啟程。

帶著老爸老媽機場半日遊
背包、輕軌、高鐵、shuttle bus、B1 美食街,我喝珍奶(離台前的台灣記憶),coffee for dad,ice cream for mom。What a Sunny day!
美其名是帶著老爸老媽,其實是很謝謝他們陪同。雖然我 1 個人沒問題,有他們陪同,心理上莫名特別暖烘烘。看著老爸執意幫我揹背包,讓我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書中提到:

「男孩在父親的眼底看得出父親其實也渴望去旅行...」 p.012



神奇的巧合
在機場自助登機報到,香港至加爾各答這段,竟然剛好和高雄網友的座位畫一起,我愛靠窗,她愛走道 (她是前 1 晚在線上畫位的),真巧。老媽也開心我們有伴互相照應。不知老媽知道我們並非全程都一起行動嗎?老媽或許習慣了,也可能不會太驚訝。

機場筆記
昨晚還摸到半夜。11:30 pm 到家,12:00 am 煮咖啡,need a cup of drink,wine & coffee。東摸西摸,try to online check in,try to India Railway booking,all failed。摸到凌晨近 4 點才睡,隔天早上 8 點起床,盥洗,打包繼續。
現在在機場,這麼多時間,聽著印度音樂,想著去年春節影像(click),逐一浮現。當時覺得還要等11 個月,好久,沒想到現在已經要出發了。那 “好久” 的 2014 春節彷如昨日。再次聽著印度歌,沒有當時熱情,也不知當時哪來的熱情?!1 年的時間,世界盃開始就淡了。對於這趟行程,not sure purpose,彷彿只是履行當時的想法,至少,不要浪費春節假期。沒有拒絕重返印度,只是沒想到現在(倒也沒想過何時),之前(旅行前總是)一面幻想旅行當地,一方面窩在被子裡納悶 --- 每次不明白時,讀著旅遊書動力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