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初識中興新村 (Garden City)

第一印象,街道寬敞方正,整潔乾淨。

坐在咖啡館,面朝街道,看到走路的人、騎單車的人、跑步的人……,感覺步調從容愜意,不知是否自己的想像投入。

總覺得任何人事物都需要一些距離 時間 空間 發酵,才會更有感覺。

離開中興新村後,回想著,腦海突然浮現出金凱瑞電影《楚門的世界》畫面,「早安!」「萬一我沒見到你們,先祝你們午安跟晚安。」

兩者的關聯?冷調性?制式禮貌?
很難說得準。

中興新村給我第一個好的方正整潔印象,這好的同時似乎也蘊含著缺少了些溫度”--- 相較於台灣的其他鄉村小鎮,是對於公務人員的刻版印象嗎?

中興新村希望給大眾什麼樣的印象?
旅人或外地人又希望從中興新村獲得什麼樣(不同於其他鄉鎮)的視野?

人們說,永續的觀光才有價值,一千人來十次遠勝一萬人只來一次。這些平衡拿捏有待智慧規畫。

最後,關於現地博物館,第一次知道是在芬蘭赫爾辛基  Seurasaari Open-Air Museum



台灣或許也有,不過我尚未接觸過報導也未因此概念而拜訪過,如果現地博物館概念有效規劃經營,感覺挺不錯!

【後記】
其實應該是前言,因為中興新村,第一次知道“Garden City”這個名詞,概念還待研讀。
當天討論結束,離開咖啡館前,陳樂人導演介紹這家原隸屬台灣新生報的咖啡館的“弧形”建築特色,出自於台灣第一位女建築師修澤蘭之手。當導演提到“景美女中”,我的腦海影像頓時清明了起來!沒錯,我小時住家的鄰居就是這樣弧形!進一步上網查詢建築師資料,赫然發現“板橋高中”亦是修建師的作品,然而我卻無法在板中的建築中記憶起弧形......。